从去年进博会宣布设立科创板以来,一年时间里,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改革顺利落地。目前,科创板平稳运行已满百天。那么,作为“试验田”,科创板改革取得哪些突破?如何评价科创板成效?未来改革经验将如何推广到全市场?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接受了央视的专访。
科创板运行平稳,取得初步成效
自去年11月黄浦江畔一声宣告,一年时间里,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改革顺利落地。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一年来,这一重大改革进展符合预期,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通过设立科创板完成两大使命。
易会满:第一大使命是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创新;第二大使命是利用科创板作为试验田,来推动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改革,发挥好试验田的作用。
易会满表示,科创板设立以来其支持科技创新效果初显。截至10月底,上交所已受理168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其中证监会注册60家,已上市40家。从受理企业情况看,2018年研发投入占比平均为11%,研发人员占比平均为31%,都高于现有其他板块。
易会满:从这60家的公司注册来看,都是各个领域细分的领先者。通过上市也比较好地发挥了资本的效应、宣传的效应、品牌的效应,还有我们示范的效应,我相信通过今后一段时期的运作,在这里肯定会培养出伟大的科技公司。
注册制得到市场认可
科创板的另一个重大使命是试点注册制改革。证监会紧紧抓住信息披露这一核心,审核注册各环节公开透明,实际效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易会满:对于上市公司的质量,通过市场化、通过透明度进行全方位的把关,第二个确实提升了整个注册阶段的效率,我们现在整个公司从申报到注册平均的用时是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比传统的核准制,效率是大幅度提升。
试点注册制,创业板将先行
自7月22号科创板首批挂牌企业正式开始交易,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天。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首批25只股票较发行价上涨约90%,投资者已达440多万,日均成交金额140亿元。易会满表示,目前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透明度提升,运转有序,下一步要发挥科创板试验田的作用,在创业板率先推广。
易会满:这个透明度,表现为已上市公司、申请上市企业的高度透明,现在是开门搞注册,一切尊重市场规律。试点注册制,要推行要推广,我想先推到创业板。
外资参与度大幅度提升
今年9月,证监会制定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12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其中就包括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目前,在公布的九项对外开放举措中,证监会已经推动五项落地实施,预计到今年年底,其他四项开放措施将陆续落地。
今年以来沪伦通、中日etf互通产品顺利落地,a股纳入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等国际知名指数。境外投资者持股比重不断提高,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总额接近1.8万亿元人民币,占境内流通市值4%左右。
易会满:一方面说明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第二方面也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种肯定,外资参与度在大幅度提升。
年内推动4项开放举措落地
下一步,证监会将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尽早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研究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研究制定交易所熊猫债管理办法,更加便利境外机构发债融资。
当然,有很多投资者会担心开放多了以后风险怎么管控?对此,易会满说了九个字,“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
易会满:如果看不清,我们不能放,管不住也不能放。任何时候都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时刻有风险,时刻也有机遇。作为监管部门,就是风险和机遇要平衡好。
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要尊重市场规律
此外,易会满还表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要坚持几大原则。首先就是要真正的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其次,要坚持法治化的方向,进一步提升法治的供给的力量,让违法者真正付出代价,来保持好整个市场的生态;最后要通过增量改革来带动存量改革,最后来达到全市场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