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不断突破。1949年延安市生产总值(gdp)仅有0.34亿元,奋斗16载,于1965年突破1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经济总量相继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生产总值3.44亿元,2000年、2011年分别跨越百亿元、千亿元大关,2020年增加到1601.48亿元,年均增加38.05亿元。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1978年-2000年,全市经济平稳向好;2001年-2011年,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2年以来,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速达9.7%,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人均gdp跃居第一方阵。1952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仅72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5%,1978年达到238元,1990年首次超过千元,2003年突破万元,2020年达到70161元[1],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7.4%,比1952年提升了36.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初期,延安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导,1978年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52.6:27.3:20.1。随着改革开放及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调整力度持续加大,1991年,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占比分别调整为31.3:39.1:29.6,经济进入工业主导时期。“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转方式、调结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占比逐步提升,延安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1.9:55.3:32.8,第三产业占比较2010年提升13.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由2005年14.2%提高至2020年的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