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为认真贯彻中省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经认真研究,制定如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持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贡献力量。
二、重点工作
(一)工业经济
1.抓工业增长,推动主要工业产品达产达效。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五新”战略任务,优化生产环境,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支持扩大卷烟生产和代加工量,确保8大主要工业产品实现预期目标。全年计划生产原油1570万吨、加工原油965万吨,生产煤炭5200万吨、天然气60亿立方米、卷烟40万箱、lng95万吨,发电70亿千瓦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非能工业增加值增速20%以上。
2.抓结构调整,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延安实施意见,着力在汽车装备、新能源装备、煤化工、化学建材、生物制药、大数据等17个重点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
3.抓工业固投,推动工业增长持续向好。2019年计划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同比增长5%,工业投资项目不少于90个。加大长庆原油及天然气产能、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开发与原油产能、煤炭开采、新能源等资源开发建设,推动子长新能源寺湾50mw风电、宝塔区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吴起铁边城20mw分散式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
4.抓运行调度,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坚持定期召开县区及重点企业工业生产调度会议,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列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促部门和县区按时限办理,确保规上175户工业企业的较快发展。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进行监测预警,每月一期《送阅件》,及时通报工业指标完成情况。
(二)信息化工作
5.抓信息化建设,全面建设信息高速路网。2019年,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在全市行政村有线网络全面建成的基础上,完成剩余19个行政村4g网络覆盖工程,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
同时,争取项目资金,争创国家和省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打造两化深度融合集中区和示范区。协调省级工信、国资、通信管理部门监管、监测、评估、申报等12个系统落地延安,确保国家工信部、省、市、县、乡数据统计上报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6.抓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管理,强化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考核;抓重点工作落实,进一步推进园区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和园区“两场(厂)”建设;抓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抓环境优化,创新园区管委会管理服务,以服务代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公示服务清单和流程。搭建平台,集聚各类共享资源,通过互联网“ ”服务机构、供应、采购、销售、技术研发等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督促各管委会完成园区两场、七通一平建设。
7.抓“双创”工作,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新动能。积极开展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创业创新示范企业、创业先锋等认定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尊重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
8.抓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督促各省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开展市场调研,正对企业需求,开发服务产品提供有效服务,发挥平台作用把创业者、企业、求职者,把供应、采购、销售等等通过互联网“ ”联系起来,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平台专家库、特约服务机构建设,在2018年征集筛选的基础上继续征集平台专家、特约服务机构。
9.抓中小企业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及时建立项目库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对存在的问题,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提高企业获得感。同时,谋划2019年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向、方式。
10.抓机制建设,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定期会商机制,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市金融办、人行等部门联合举办1—2次政银企对接活动,宣传政策,发布创业资金需求信息,推介金融产品,签订银企合作协议;建立财政风险补偿和信贷担保机制。与市财政、金融、银监、担保等部门联合建立风险补偿和信贷担保机制,加大市级财政担保机构担保力度,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国有企业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问题归口受理机制。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搭建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渠道,与市监察、网信、法制、工商、物价、行政审批服务等部门联合建立问题受理和维权工作机制,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服务专线,并入市网信办“12345”热线端口,对企业所反映的问题统一受理、集中转办、定期督办。
11.抓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开展工业发展、创业创新带头人、高端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服务业、新型产业、投融资、组织开展企业家培训和人才交流,促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四)盐务工作
12.抓碘盐配送工作,确保食盐安全供应。加强市场形势的分析研判,落实储备盐管理制度,加强对储备盐承储单位的检查和监督,完善市场供应预警机制,提高储备盐调控市场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严格执行食盐质量检测标准,落实质量管理属地化主体责任,确保人民群众餐桌食盐安全。按要求对辖区内食盐进行第三方抽检,企业自检率达到100%,确保碘盐“三率”达到90%以上,不发生严重食盐质量安全事故。
(五)党风廉政建设
1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严格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扎实推进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抓住“关键少数”、压实各级责任,解决突出问题,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及时给予相应组织处理。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准则”“四个条例”,用好监形态”,抓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促进国企国资改革发展。
(六)安全稳定
14.加强工业安全生产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处置工作,杜绝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15.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做好领导包联工作,强化信访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力度,关注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人员信息。对重点案件逐一落实工作责任,全力化解。做好敏感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网上信访信息系统信访案件的办理工作和日常接待职工来信来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