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延市工信函〔2024〕25号
对市六届政协三次会议第0179号
提案的答复函
董志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应急能力”的建议》(第0179号)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年12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陕西省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第三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推进国家(延安)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关问题,成立了延安市推进建设国家(延安)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延安市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延安市“十四五”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应急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重点方向。一是以延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打造“产学研用服培”一体化的应急产业体系。布局高新区、安塞区、吴起县、延长县等县(市、区)能源化工产业
聚集区,建设应急装备研发制造及服务产业带。以宝塔区(含南
泥湾开发区、高新区)、甘泉县、延川县、宜川县、黄龙县为重点,建设应急食品研发及服务产业带。依托现有的干部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开展能源化工领域风险识别、风险管控、应急演练等方向的培训,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应急安全培训基地。依托新区、南泥湾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社会培训力量,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基层社区应急响应培训,建设国家基层应急响应教育培训基地。以宝塔区(含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安塞区、甘泉县、富县为重点区域,依托机场、高速公路和即将形成的高铁枢纽,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应急物资储备与物流基地。宝塔区(含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安塞区,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等智力机构,打造地震灾害体验区、地质灾害体验区等,建设国际应急安全文化体验基地。二是建立专家智库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聘请6位安全应急领域专家、教授组建成专家智库。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20条措施》《关于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措施》等文件。三培育安全应急骨干企业。认定安全应急产业骨干企业7户。举办“延安市制造业及应急产业招商推介会”“延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成果发布暨中电星原成立揭牌仪式”等活动,签约落地一批意向项目。引进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成立中电星原科技有限公司,赴上海、成都进行招商洽谈。延安大学建成了“延安市应急安全管理-庞昌伟院士专家工作站”。四是加大安全应急专业人才培训。我市建设了高新区、新区、南泥湾开发区、黄龙县等延安应急产业培训基地,为开展安全应急培训和基层应急响应能力培训奠定了基础。延安高新区应急产业培训有限公司作为延安高新区应急产业培训骨干力量,自成立以来,在延安高新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累计培训3.6万多人次,其中消防设施操作员6000多人次,保安员5000多人次,消防员1500多人次,卫生应急培训 3000多人次,危险化学品三类人员培训3200多人次,民兵应急能力提升培训4000多人次,安全生产责任人、管理人培训2100多人次,安全生产特种作业培训6000多人次,基层干部应急能力提升培训6000多人次。先后被陕西省应急管理厅批准为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延安市委组织部授予延安市基层干部应急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延安市公安局批准为延安市保安员(培训)考试点。
2023年12月,延安市推进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了延安高新区建设国家(延安)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培训基地。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市培训业务和办学规模,加快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利于延安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的挖掘利用,探索应急 红色的培训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服务陕北能源化工企业,推进延长石油集团、陕煤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应急能力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着手研究延安市“十五五”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新区、高新区、安塞区、子长市、甘泉县、黄陵县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落实高新区、新区管委会及各县(市、区)建设工作任务。强化招商引资和产业对接。办好“丝博会”、“粤港澳”、“长三角”招商活动,围绕县区产业布局,加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招商推介。改变招商方式,以资源、市场换产业,协调延长石油、长庆、陕煤等重点企业优先使用本地制造的应急装备和产品,提高项目落地成功率。建设国家应急产业信息平台。以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为支撑,搭建全国应急产业一张网,开展应急产业公共技术服务、能源化工安全应急大数据、应急物资指挥调度等应急服务,促进延安产业转型升级。
延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28日
(联系人:刘军台,0911-7092471)